錄入時間:2017-06-15 修改時間:2017-06-15 來源:揭陽新聞網
270個紅包與270份物資,分別由9個行動組進行逐一慰問。日前,揭西車友會對該縣金和鎮270位困難戶、五保戶進行愛心幫扶。這是揭西縣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四大自選動作之一:社會組織+精準扶貧。
揭西縣是“廣東省海陸豐革命老區”中的一個貧困縣。去年以來,該縣經入戶考察、登記造冊、上墻公示等精準識別后,全縣共有符合條件的貧困戶10658戶30315人。這些貧困戶散布于全縣67個行政村。
如何讓這些相對貧困的人口,從貧困的隊伍里出列邁入小康社會?揭西縣采取“一村一策、一戶一法、一人一計”的方法,進行精準施策精準幫扶,在嚴格按照上級要求做到“規定動作不走樣”的同時,因地制宜探索打造“自選動作有創新”的精準扶貧新模式。
八大幫扶措施讓貧困戶出列
用真心、動真情、出真招將規定動作做實,讓國家的扶貧政策在揭西落地生根并開花結果,這是揭西縣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中的原則要求。今年以來,該縣采取八大幫扶措施,確保貧困戶“兩不愁”和“三保障”(“兩不愁”指不愁吃不愁穿:“三保障”指義務教育、基本醫療、住房安全有保障)。針對揭西是個農業大縣與落后山區的實際,該縣在落實八大幫扶措施中,將實施一鎮一業、一村一品工程,培育農業龍頭企業、扶持農(林)場種養大戶、組建農業專業合作社、打造高效農業示范基地等產業發展工程,擺在精準扶貧措施的第一位。
在全力發展產業的同時,對口幫扶揭西的東莞市以及省直、中直、市直和揭西的扶貧干部,“一看房,二看糧,三看勞動力強不強,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,再看是否為老弱病殘”,根據實際情況同時實施了“勞動力就業、危房改造、文化教育與技能培訓、醫療保險與醫療救助、基礎設施建設、人居環境改善以及社會保障兜底”這7大措施。
這精準施策的八大措施,讓揭西在精準扶貧與精準脫貧征程中,換擋變道駛上小康大道。
四大創新模式助脫貧戶致富
發動、發揮社會組織力量,以互聯網思維與全域旅游戰略,打造揭西精準脫貧新模式,這是揭西縣委、縣政府在新常態下,推進貧困戶精準脫貧、穩定脫貧的自選動作。
揭西外出鄉賢眾多,縣域社會組織活躍,這是精準脫貧路上一股不容忽視的民間力量。為整合、凝聚和運用好這股力量,揭西縣黨政領導多方努力,發動了100多家商會、協會、合作社等社會組織,融入到家鄉精準脫貧的時代洪流中。今年以來,珠海揭西商會、揭西車友會等社會組織,紛紛響應號召,以實際行動訪貧問苦,慷慨解囊相幫。
“社會組織+精準扶貧”這一模式外,揭西縣借助我市電商產業蓬勃發展的有利契機,全力推進“互聯網+精準扶貧”金和特色小鎮建設,全面打造可復制、可推廣的精準脫貧新途徑。今年4月20日,首批26家企業欣然進駐金和鎮“互聯網+農業扶貧”創業園,開啟了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的新篇章,涌現出全國農村淘寶“最美鄉村人”陳益武等一批創業勵志人物。
揭西是個生態旅游資源豐富且旅游因素活躍的地方,縣域眾多鄉村保留著原生態風貌以及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,2016年被國家列入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。揭西縣緊緊抓住這一資源優勢與有利時機,實施“鄉村旅游+精準扶貧”發展戰略,優選、規劃了20個資源稟賦優越的美麗鄉村予以建設。如今,京溪園鎮的“櫻山花谷”、五經富鎮的“大洋旅游度假區”、坪山鎮的“西坑梅花”、上砂鎮的“開口石風景區”等美麗景點,已成為一張張獨具特色的鄉村游名片。農民手頭的土特產,成為炙手可熱的緊俏貨。
而“扶貧小額貸款”這一金融服務,則是揭西縣在統籌部門資源,并與掛鉤幫扶的省直金融單位對接之后,推出的又一創新幫扶模式。
通過這8大幫扶舉措與4項自選動作,揭西縣的精準扶貧工作已初見穩步脫貧、穩定脫貧、脫貧致富三重成效。
(編輯:林勇珊)